你体内的湿气为什么老除不掉?
作者:治未病科 刘新亚 更新时间:2024-01-26 浏览量:
我们先了解湿气的特点?
1、重浊:“重”即为沉重、重浊,指湿邪致病易引起沉重感为特征的表现,如头重如裹、四肢酸楚沉重。“浊”污秽不清之意,指易引起分泌物或排泄物秽浊不清。
2、粘滞:这个表现为两种一位状态的粘滞、一位病程的缠绵,意思就是也不好去除。在临床上,湿邪易于热邪交织,更不易去祛除。
3、阴邪:该邪气易损伤阳气,滞于脏腑经络,阻遏气机,使脏腑升降失司。例如,湿困中焦,原本脾升胃降之气机阻遏,就会出现胃脘痞满不适,甚至恶心呕吐等。
4、趋下:易袭阴部,如带下、阴部湿疹等。
湿邪为有形之邪,停留在不同位置的表现有哪些?
1、上焦 头面部痤疮,头晕,昏沉,痰多、咳喘、胸闷、气短等。
2、中焦 胃脘部胀满,大便粘腻不爽,浑身酸痛,舌苔厚腻等。
3、下焦 小便浑浊,水肿,泄泻等。
湿邪是如何产生的?
1、环境因素 如居住环境或工作环境。居住一楼或地下室,经常钓鱼、长期与水打交道的工作等等。
2、饮食因素 喜食寒凉、油腻、辛辣食物,进入人体后容易困脾,脾失健运,致使湿邪排不出来,造成湿邪堆积过多。
3、先天脾阳不足 阳气有温煦,推动的作用,脾阳不足,脾运化水湿的功能减弱,从而使湿邪内生。这就是民间有人说“喝水都长胖”,其实是脾阳虚湿邪不能运化水湿所致。
4、熬夜 熬夜大大的损伤人体阳气,阳气不足,温煦功能减弱,亦会产生湿气。
日常如何减少湿邪的产生?
1、减少熬夜 保养阳气,使阳气充沛,有“力量”推动,温煦体内湿气,使之排除。
2、注意饮食 忌食寒凉、辛辣刺激、肥甘厚味。可以食用去除湿气的食物,如薏米,茯苓、赤小豆等。
3、调脾胃 除湿必少不了健脾。推荐除湿中成药:参苓白术丸,健脾丸等。
4、加强运动 中医认为“脾主肌肉四肢”,反之健脾的很好的办法就是坚持运动,建议每周3-4次,有氧运动,每次半个小时。微微出汗,切记不可大汗淋漓。
5、中医传统保健
①艾灸 足三里、神阙、
②针刺 足三里、阳陵泉、丰隆、复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