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高温,谨防中暑
作者:内二科 刘艺 更新时间:2024-06-14 浏览量:
何为中暑:中暑是指高温环境下由于热平衡和/或水盐代谢紊乱等而引起的一种以中枢神经系统和/或心血管系统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疾病。气温过高、湿度大、风速小、体弱、对热不过适应、劳动强度过大和时间过长、过度疲劳等都易诱发中暑。
中暑的症状可轻可重,轻症中暑可出现头昏、胸闷、心悸、面色潮红、皮肤灼热、体温升高等。一旦发展为重症中暑,则可出现大量出汗、血压下降、晕厥、肌肉痉挛,甚至发生意识障碍、嗜睡、昏迷等。
中暑的症状有哪些?
1、先兆中暑:高温环境下,出现头痛、头晕、口渴、多汗、四肢无力发酸、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症状。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如及时转移到阴凉通风处,补充水和盐分,短时间内即可恢复。
2、轻症中暑:体温往往在38℃以上。除头晕、口渴外往往有面色潮红、大量出汗、皮肤灼热或出现四肢湿冷、面色苍白、血压下降、脉搏增快等表现。如及时处理,往往可于数小时内恢复。
3、重症中暑:重度中暑又分为三种类型: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
1、热痉挛症状特点: 热痉挛是一种高温中暑现象,是人在干热环境条件下运动、劳动,出汗过度随汗液排出很多盐(NaCl),导致肢体和腹壁肌肉出现疼痛性痉挛的现象。一般由于身体盐分缺乏而引起低钠血症,导致的热痉挛,患者体温并不升高,补充食盐水即可缓解。
2、热衰竭症状特点: 热衰竭属于重症中暑的一个分型,是指在暑热季节,高温、高湿和无风的环境条件下,人体大量出汗导致失水、失钠,血容量不足而引起周围循环衰竭。患者主要表现为头痛、头晕、口渴、皮肤苍白、出冷汗、脉搏细数、血压下降、昏厥或意识模糊,体温基本正常。这种中暑常常发生于老年人及一时未能适应高温的人。
3、热射病症状特点:发病早期有大量冷汗,继而无汗、呼吸浅快、脉搏细速、躁动不安、神志模糊、血压下降
中暑的急救治疗:当身边人出现中暑症状时,要尽快用“四字诀”进行救治:
1、搬:迅速将患者搬到阴凉、通风的地方,使其平躺,用扇子、电扇为其扇风或开空调,解开其衣领裤带,以利患者呼吸和散热。
2、擦:用冷水或稀释的酒精帮患者擦身,也可用冷水淋湿的毛巾或冰袋、冰块放在患者头部、颈部、腋窝或大腿根部腹股沟处等大动脉血管部位,帮助患者散热。
3、服:感到不适时,及时服用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气水等解暑药,并多喝些淡盐水,以补充流失的体液。意识清醒的病人或经过降温清醒的病人可饮服绿豆汤、淡盐水。
4、掐:如果患者一直昏迷不醒,应让病人侧卧,头向后仰,保持呼吸道通畅,同时立即拨打120,求助医务人员给予紧急救治。用大拇指按压患者的人中、合谷等穴位。救醒后的患者,必须在凉爽通风处静卧休息,如果回到炎热的环境,会引发比之前更严重的后果。
如何预防中暑?
1、出行躲避烈日:夏日出门记得要备好防晒用品,有条件的最好涂抹防晒霜,准备充足的水和饮料,最好不要在10~16点时在烈日下行走。衣服尽量选用棉、麻、丝的织物,应少穿化纤品类服装。
2、别等口渴了才喝水: 最理想的是根据气温的高低,每天喝1.5~2升水,出汗较多时可适当补充一些盐水。
3、饮食:不要太油腻,尽量清淡一点,多吃些西红柿、青菜、莴苣等富含维生素的蔬菜以及富含优质蛋白质的瘦肉、鱼类制品等食物。
4、保持充足睡眠:夏季白天长,夜晚短,再加上高温和人体新陈代谢迅速,很容易导致睡眠不足,导致精神抑郁和中暑。每天睡8小时,最好在晚上9点到10点睡觉,第二天早上6点7点的起床,睡觉时不要对着风扇或空调直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