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医务人员心理健康守护指南
作者:信息宣传科 熊小冰 更新时间:2023-01-10 浏览量:
随着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的持续发展,医护人员的工作量不断加大,严峻的疫情、不足的人手。在此过程中,医护工作人员不仅承担着沉重的医疗救治与防控任务,作为群众生命的保护神,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
1、焦虑的躯体不适:心慌、头昏头痛、乏力,出汗,坐立不安;
2、低落的情绪反应:情绪压抑、克制、悲伤、无助;
3、系统功能的变化:食欲变差、消化不良、胸痛胸闷、尿频尿急;
4、睡眠障碍:入睡困难、睡眠浅、早醒、多梦等;
5、疲劳的反应:记忆减退、注意力难以集中等;
6、职业耗竭感。
一、强化自我效能感。所谓自我效能感即一种“我能行”的信念,是指对自己有能力胜任工作、完成任务、敢于面对挑战与新环境的自信程度。研究发现,自我效能感影响着一线医务人员的自尊与服务快乐感。
加强学习防护等相关专业知识,及时了解新冠疫情发展趋势并学习相关知识和技能;需要接受自身和医学技术的限制,不可盲目自信,对于防疫技能要学透学深,相关技能不熟练要向同伴请教学习,并多加练习;积极地自我对话,坚定自己的付出、专业能力和自我价值,从而提高提高自我效能感。
二、提升心理韧性。
所谓心理韧性是指个体面对逆境与突发事件时的一种心理复原能力,能帮助人们克服困难、应对压力并适应环境的变化。来自家庭、学校及社会他人的主观与客观支持越多,个体的心理韧性水平越高,高水平心理韧性的个体会通过积极应对方式灵活地调用资源来缓解压力。
寻求支持或寻找有效的问题解决策略,我们可以向父母、亲友等寻求支持,一天的工作结束和家里打个电话;每天进行放松训练,因地制宜地做一些体育活动,如伸展肢体、做太极拳;休息时可以做一些娱乐放松活动,比如听听音乐、追热播剧、玩游戏等;允许自己的负面情绪适度宣泄,比如哭一场、与信任的朋友或同事倾诉、分享,实现心理韧性的提升。
三、学会认知重评。所谓认知重评,是指通过改变对情绪事件的理解和认识来降低情绪反应,即当情绪事件发生后,以积极的视角去解读它。我们在工作中应该理解并接受一些消极情绪,在应激时出现紧张、焦虑等情绪是正常反应,并且适度焦虑还可以帮助我们提升应对能力并发挥潜能;当出现个别居民不配合防疫工作时,我们可以转变自己的认知角度:或许其当下的情绪状态并不稳定,或许其未了解疫情防控的具体要求等,从而以良好心态对居民进行劝导。
四、有一个规律的生活习惯。
在工作中有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是十分必要的,一个能够合理安排日常生活的人,在生活中出现情绪问题的概率比日常生活混乱的人低。
避免长时间工作,隔离病房环境,适当安排排班,比如采取多班倒的方式;尽量保证有效的睡眠时间,每天早睡早起,合理设置睡觉时间,不熬夜;同时饮食清淡,少吃辛辣刺激食物,补充维生素C,多吃水果和蔬菜,比如柠檬、哈密瓜、猕猴桃等,以此保持自身的免疫力。
避免长时间工作,隔离病房环境,适当安排排班,比如采取多班倒的方式;尽量保证有效的睡眠时间,每天早睡早起,合理设置睡觉时间,不熬夜;同时饮食清淡,少吃辛辣刺激食物,补充维生素C,多吃水果和蔬菜,比如柠檬、哈密瓜、猕猴桃等,以此保持自身的免疫力。